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是承载历史文化的中国名片。武夷山,素有茶叶种类王国之称,茶文化历史久远,茶产业生机勃勃。
3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考察期间,总书记强调,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习总书记的到来,犹如春风和煦,给武夷山茶产业带来新活力,为全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是茶企之福,茶农之幸。”采访中,福建省茶业协会会长、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江元勋由衷地说。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天价茶”整顿过后的武夷山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全国茶产业发展把脉定向,更为打造高质量茶产业体系,服务“双循环”经济提供了基本遵循。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发掘武夷山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发展经验和实践借鉴,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在“双循环”经济上展现更大作为,3月25日,人民论坛网调研组一行循着习总书记此次来闽考察的足迹,走访了福建武夷山。
3月22日下午,习近平在南平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同科技特派员、茶农亲切交流,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图片来源:新华社)
文化融合提升茶产业品质内涵
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22日下午,习总书记在朱熹园考察时,再一次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中华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茶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升茶产业品质内涵的有力抓手,也是助力茶产业服务“双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中华文明的精髓,在于对道德的规范和坚守。做茶人坚守茶的品质,就是不断厚植企业立足之本,也是对千古茶文化的守护和传承。
仲春三月,武夷山阳光明媚。人民论坛网调研组随正山堂工作人员走进了桐木村——正山小种的发源地。提到正山小种,“青楼”是绕不开的话题。驱车到达目的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三层木质阁楼式建筑。“一层用松树烧火制烟,二层烟熏萎调过的茶青,三层用余温萎调茶青。松烟熏制后,就形成了传统正山小种的‘松烟香’。”工作人员介绍道。这一传统工艺已延续了多年,进入现代社会,很多茶农用机器代替了这种费事费力的制茶方式,如今青楼已所剩无几。“工艺虽繁不敢省工力。对于茶企来说,用心做好对得起消费者的产品,就是用实际行动践行茶文化的品质内涵。”江元勋说到。
茶文化内涵丰富,其中的核心在于,通过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达到内心的净化。3月5日,惊蛰。武夷山上,细雨蒙蒙。“茶发芽了!”一声声呐喊,在灵山秀水中回荡。这一天,元朝时被地方官定为祭茶喊山日,流传至今,已成为武夷茶人们开工前最重要的“纪念日”——追忆先辈恩德,感念自然馈赠。“看天吃饭”的行业,无“敬”不成方圆。代代承传的敬畏之心,成为文化血脉,流淌在一碗茶汤里,也流淌在翠烟碧水中。
茶文化“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国茶品牌走向世界的“助推器”。从习总书记的茶叙外交,到“一带一路”上的茶文化交流、工艺输出,武夷山以茶为媒,积极复兴“万里茶道”,为武夷山茶产业发展打开了新渠道。而茶文化所具有的包容共享的特质,再次让中华文化散发出璀璨光芒,令世人瞩目。
年5月21日,联合国确定首个“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年3月1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茶叶成为保护清单中单品地标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类,展现了欧盟对于高品质中国茶的肯定和需求。国茶文化和品牌,正在重新走向世界舞台。
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的生态茶园(图片来源:新华社)
科技创新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
茶产业提质增效,关键在人才,在科技进步。科技特派员(简称“科特派”)是推动科学技术服务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年,南平市率先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如今全国开花,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科技特派员制度自实行以来,对武夷山茶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在茶叶栽培管理和加工工艺的提升上。”南平市第一批“科特派”刘国英说到。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每个做茶人都需要掌握生产加工一条龙技术,这和分产到户前分工明确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到了90年代,武夷山整体制茶水平薄弱,专业人才屈指可数。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行以后,20多年,培养的多批专技人才迅速成长,他们分布在各大茶企中,带动了武夷山茶产业的发展。目前,福建已实现了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乡镇全覆盖。
科技特派员刘国英(右一)讲解制茶工艺
科技特派员按照专长不同,服务内容也各不相同。同样作为此次习总书记考察武夷山茶产业的解说员之一,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也是一位“科特派”。
从事根系研究的廖红教授,年,便携团队便来到武夷山做调研。年开始,团队与燕子窠生态茶园合作,运用“夏种大豆、冬种油菜”的间接绿色栽培模式,以有机肥代替化肥,提高了土壤活性和自我再生能力,解决了长期困扰茶农的土壤养分单一、土质一般的情况。
“健康的土壤才能生产出优质茶叶。运用这项技术,茶叶从原来亩产斤左右,现如今增长到了七八百斤,效益提升了30%以上。”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负责人杨文春说,“感谢科技特派员这项制度,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好处。”
根据廖红教授的计算,按照这种模式栽培,一亩生态茶园大概可以增加固定一吨的碳,相当于种了一亩地的毛竹林。生态茶园的成功,为福建省生态种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推动了福建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增光添彩。
此外,还有科技特派员主攻机械设备的创新,通过对机器的研发应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刘国英擅长茶叶加工技艺,通过开办公益培训班等方式,提高茶农制茶技术,共同助力武夷山茶产业兴旺发展。
“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助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把新技术带给农民,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刘国英说。
产业发展助力“双循环”经济迈向新高度
近年来,武夷山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转型升级,提升行业经济发展质效;通过文化融合,深挖茶产业附加值,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走出了一条健康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早在年,正山小种第二十四代传承人江元勋便带领团队,创新研发了高端红茶金骏眉,创建了正山堂品牌,带动全国各产茶区纷纷生产内销红茶产品,开启了国内清饮红茶的热潮。
年以来,正山堂将骏眉工艺带到全国十大经典产区,不仅带动了所在产区约6万户茶农增收,更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标准化运营体系,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品牌化经营,为国茶品牌“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走访中,人民论坛网调研组发现,正山堂的实践只是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8月,武夷山市委、市*府就召开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动员大会,并提出实施龙头培育、质量提升、标准管控、品牌建设、市场营销、融合发展六大专项行动,强调到年实现“”发展目标,即全市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家,产值亿元,产值1亿元以上茶叶企业30多家,产值5亿元以上茶叶企业6家,茶产业税3亿元。此次习总书记对茶产业发展的指示精神,是对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的肯定,让武夷山人对茶产业的发展信心倍增。“我们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会议,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近30家茶业知名企业及研究机构积极参加。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江元勋说。
3月24日,福建省茶业协会、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共同主办的“统筹武夷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打造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座谈会在武夷山正山堂召开。
“要想茶产业更好地服务‘三农’,需要茶农、茶企共同努力,更需要*建引领、科技助力、文化融合,才能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现代化茶业发展之路。”刘国英在会议中总结道。
人民论坛网调研组与正山堂董事长江元勋合影
“十四五”时期,是构建“双循环”经济的关键期。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对于打造乡村振兴支柱产业有着重要意义。展望前路,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继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