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淋巴管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
TUhjnbcbe - 2022/6/23 14:27:00
白癞风的治愈率 http://news.39.net/bjzkhbzy/190329/7007786.html

病史:患者女孩、2岁7个月(双卵双胎),家长代诉,平时身体无异常,身体感觉良好,偶有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来医院就诊只是开药、雾化、化验等,没有做过胸部X光检查,近日患儿又出现咳嗽、发热、气促症状,医生听诊左肺有异常,随做胸部DR片发现左胸异常占位,后又做胸部CT平扫检查。

年06月08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

一.概述:胸膜肺母细胞瘤(PPB)起源于胚胎性间质细胞,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侵蚀性的儿童肺部恶性肿瘤,位于胸膜和肺及纵隔,有家族发病倾向,约占儿童原发性肿瘤的15%,好发于12岁以下儿童,偶然发生于成人,文献报道平均诊断年龄<6岁,3岁以内诊断率最高。

二、病理分型:

Ⅰ型为囊性病变;Ⅱ型为囊实性病变;

Ⅲ型为实性病变(包含纤维、蛋白的分叶肿块,常伴有出血和坏死),

Ⅰ型预后较好,但可逐渐进展为Ⅱ、Ⅲ型;Ⅱ型和Ⅲ型预后较差。

三、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多数6岁以内发病,平均3岁,男女无差异性;

有的患儿表现为乏力、咳嗽、气促、发热、胸痛等,抗感染治疗效果差;

约25%PPB患者及家族有肿瘤或发育异常史,家族性肺囊肿、甲状腺肿瘤、胚胎性肿瘤、肾母细胞瘤等;囊性肾瘤最常见;

远处转移比较少见,复发时可有远处转移,Ⅰ型远处转移罕见,Ⅱ、Ⅲ型可经血液转移至大脑和脊髓及骨骼系统等,可以出现头疼、骨痛等表现。

四、影像学检查:

原发部位,可以先做胸部DR、胸部CT检查,有条件可以做PET-CT;肿瘤多位于肺的周边、胸膜或纵隔内;CT表现为巨大囊性或囊实性、实性肿物,壁厚、肿物一般不与支气管相通,可有肺不张,淋巴结肿大少见,实性肿块内可有出血、坏死导致的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后实性成分明显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病灶内可有细小血管穿行(部分为肋间动脉供血),坏死区不强化;

转移病变,可行头颅MRI检查排查Ⅱ、Ⅲ型PPB转移至大脑和脊髓情况;

五、鉴别诊断:

Ⅰ型主要与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区别,后者壁结节、间隔增厚及钙化是两者鉴别点,鉴别主要依靠临床及病理。

Ⅱ型与畸胎瘤、淋巴管瘤、肺脓肿等囊实性疾病鉴别;

①囊实性畸胎瘤主要位于纵隔,有钙化,可有脂肪成分;

②淋巴管瘤无实性成分,不强化;

Ⅲ型与横纹肌肉瘤、卵*囊瘤、实性畸胎瘤鉴别,

①横纹肌肉瘤:影像鉴别困难,但常发生于头颈部、泌尿生殖及四肢;

②卵*囊瘤:影像鉴别困难,但甲胎蛋白明显升高;

③实性畸胎瘤:肿块内含脂肪、骨骼及钙化成分。

六、治疗:Ⅰ型手术为主,Ⅱ、Ⅲ型手术后需要化疗。

管理员

邮箱:qq.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