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06月27日,由赛生医药(中国)有限公司主办,医者纵横多学科平台承办的“e连线”大咖有约肝胆胰肿瘤线上MDT正式举办。会议借助医者纵横网络会议平台在杭州和成都同步直播进行。本次会议邀请了浙江大医院张珉教授、俞*教医院文天夫教授担任会议主席。特邀嘉宾有浙江大医院俞*教授团队、医院文天夫教授团队、医院张成武教授团队医院贾长库教授团队。
大咖有约参会会场
和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场精彩讨论点吧!
病例1原发性肝癌一例诊治
医院(视频00:06:26)
第一个病例是由医院文天夫教授团队的李川教授分享的一例因“上腹部不适1周”入院就诊的32岁男性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病史资料
男,32岁,因“上腹部不适1周”入院(-7)
既往乙肝病史,未服用药物治疗。
肝功能Child-PughA级;AFP:ng/ml;
增强CT提示:肝脏左外叶边缘占位,直径约2.5cm;
治疗经过
建议患者手术,患者于外院行左肝癌局部切除术;中分化肝细胞肝癌
术后半年发现左肝大片低密度影
患者因“左肝癌切除术后半年,CT发现左肝占位1周”入院(-1);
AFPng/ml;
-1-31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脾切除术”;
术后病理:肝细胞肝癌伴结节性肝硬化,门静脉查见癌栓;
肝移植术后患者口服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强的松抗排斥治疗;拉米夫定抗病*,患者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肝移植术后AFP变化:
怀疑肝癌复发,CT、骨扫描未发现确切病灶;
卡培他滨;两周为一疗程,间隔1周继续;
胸腺法新治疗;定期随访
(-3)肝移植术后13月,CT提示右肺上叶前段及右肺中叶外侧段近膈面各一结节影,直径约0.3-0.5cm,CT报告考虑为肉芽肿病变,转移瘤不除外;
继续口服卡培他滨,定期随访;每3月复查CT,右肺结节未见明显变化
-08(术后30月),CT提示右肺上叶前段及右肺中叶外侧段近膈面各一结节影,直径约0.8-0.9cm,较前略有增大;转移瘤?
-9-2胸腔镜下右肺上叶、中叶结节楔形切除;
术后病理:符合肝细胞癌肺转移;
术后停用卡培他滨;减少了免疫抑制剂用量,因经济原因,拒绝索拉菲尼治疗。
术后2月AFP降至10ng/ml;半年后(-3)AFP升高;CT、骨扫描、pet-ct等均查见肝脏或肺确切病灶;再次口服卡培他滨;
-8,CT发现右肺上叶前段及尖段见一小结节增大,直径分别为0.9和0.7厘米长径;转移瘤可能;
-8-20胸腔镜下右肺上叶结节楔形切除术;病理诊断符合肝细胞癌肺转移;
术后AFP降至正常;停止口服卡培他滨
一年后(.9),AFP上升,CT未查见确切病灶;患者无法忍受卡培他滨所致腹泻,拒绝再次口服卡培他滨,亦不接受索拉非尼或静脉化疗;
-9,CT提示左肺尖见一结节,约0.6厘米长径,转移瘤?炎性结节?
每三月复查,左肺尖结节变化不明显,AFP波动于30-50ng/ml;
-01CT提示左肺尖结节增大,AFP升高至ng/ml;
-1-9胸腔镜左肺上叶结节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符合肝细胞癌肺转移;
术后1月AFP降至ng/ml;术后8个月升至ng/ml;
术后患者自行减量并逐渐停用免疫抑制剂。
病程中反复复查胸腹部CT及PET-CT,未发现确切病灶
-8-31行腹腔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符合肝细胞癌;
-3医院,予口服仑伐替尼治疗(12mgqd)
-7-10停用仑伐替尼,改为口服卡博替尼(mgqd);
-7-22停用卡博替尼,改为PD-1(OPDIVO)治疗(mg每两周一次);
第二剂注射后2天(-8-7)出现乏力、皮肤巩膜*染,总胆红素umol/l;医院。
处理:他克莫司1mgbid,吗替麦考酚酯mgbid;甲强龙冲击(mgqd)
要求再次肝移植,-9-3要求出院,9-5复查T-bilumol/l,移植后排斥反应伴药物性肝损害
-11至-3因肝功能异常/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反复入住我院传染科;
目前口服中药,患者仍然存活
专家讨论摘要
1、患者肺转移,放射治疗也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手段,SBRT可对局部治疗起到作用,也有远期效应,可调节免疫微环境;另外化疗有15%的有效率,也可尝试化疗。
2、本病例患者内科治疗介入晚,抗血管药物使用时间比较短,会影响治疗效果。患者为肝移植患者,PD-1治疗后肝脏有一定损伤,对于肝癌尤其是肝脏有靶转移病灶的患者,使用PD-1的风险大于其他器官。若要再进行介入治疗,可尝试TKI药物。
医院
病例2肝癌治疗病例分享
浙江大医院(视频0:47:57)
第二个病例是浙江大医院俞*教授团队的叶于富博士分享的一例因“检查发现肝脏占位病变1周”入院就诊的56岁男性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简要病史
患者刘**,男性,56岁。
主诉:检查发现肝脏占位病变1周。
现病史:患者1医院检查发现AFP:44.4ng/ml,上腹部MRI。平扫+增强:肝右前叶上段异常信号。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06-03门诊收住入院。
既往肝硬化病史。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5.E9/L,HBg/L,PLTE9/L,均正常
肝功能:ALT26U/L,AST18U/L,TB6.7mol/L,均正常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52.6ng/mlL,异常糖链糖蛋白26mAU/mL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VDNA阴性。
肝功能评估:CHILD-PUGHA级
肝胆MRI:肝硬化。肝S7.8.5.6交界处小肝癌,约2cm。胆囊多发结石。
诊疗经过
术前诊断:肝细胞肝癌(T1aN0M0),乙肝肝硬化,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治疗方案:射频消融(RFA)
手术切除(LiverResection)
经肝动脉插管化疗(TACE)
立体定向放疗(SBRT)
行腹腔镜下“S6+S7亚段切除”+胆囊切除术
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CT:保留的S7亚段存在淤血
功能性解剖性肝切除:基于PV流域和HV引流区域的解剖性肝切除
病理报告(-06-11):
标本类型:肝右后叶;肝组织肿瘤大小:单发;1.9x1.2x0.9CM包膜:无大体类型:结节型组织学类型:低分化癌;组织学分级:低分化癌卫星灶:无肉眼脉管癌栓:无;镜下脉管癌栓:有,5个静脉分支(含包膜内脉管):肝动脉分支:淋巴管:不能明确脉管类型:胆管侵犯:无神经侵犯:无侵犯邻近器官:未知;切缘情况:阴性。周围肝组织情况: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表现
免疫组化:CK(pan)(+),CK18(+),CK8(部分+),Arginase-1(-),Hepatocyte(散在+),GPC-3(-),CK7(散在+),CK19(+),CK20(-),CDX2(-),PCEA(-),CD34(血管化+),CD(-),Ki-67(+65%)。
病理诊断:(右后叶)肝低分化癌,免疫组化未提示明确分化方向,但形态上更倾向为未分化肝细胞癌。
后续治疗:胸腺法新:1.6mgiHBIW
仑伐替尼:8mgQD
本病例讨论问题:
手术方式选择和术后预防复发
1、“肝右后叶切除术”vs.右半肝切除术?术中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剖标识,ICG肿瘤染色?
2、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宽切缘?(ICG荧光导航技术,三维重建技术,术中超声等)。
3、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治疗如何选择:TACE?靶向?免疫?
专家讨论摘要
1、本病例患肿瘤不足2cm且甲胎蛋白为52.6ng/mlL,来预测是否有MVI较为困难,所以建议进行手术。
2、做到宽切缘应看肝是否足够大,本病例患者肝还有43%,则建议做右半肝切除,以达到宽切缘。
3、应该对患者加术后辅助治疗,肝癌术后预防性治疗建议选择做TACE一次。
浙江大医院
病例年抗癌路,6次复发,5次手术
医院(视频1:24:44)
第三个病例是由医院张成武教授团队的窦常伟博士分享的一例因“发现肝脏占位3天”入院就诊的52岁男性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基本情况
*先生,男性,52岁
病史概要:11年前肝细胞癌行肝癌切除术,11年间复发6次,共5次手术
碘过敏个人史
诊疗经过
年7月-首次手术
因“发现肝脏占位3天”入院,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右肝癌。
右肝癌切除术+肝动脉动脉泵植入,术中见肝脏缩小,呈结节状肝硬化,肿瘤约5*5cm,位于右叶
术后病理:1.“右肝”恶性肿瘤,结节型,5x4x4cm,肝细胞肝癌I-II级,癌组织与周围肝细胞分界尚清,血管累犯(+),淋巴管累犯(-),神经累犯(-)。2.手术切缘阴性。3.周围肝组织内肝细胞空泡变性及脂肪变性,并可见汇管区内淋巴细胞浸润伴假小叶形成。
术后治疗: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方案泵内化疗3次
年3月-首次复发+第2次手术
AFP69.6μg/L,肝胆增强MR:右肝结节3枚复发灶,较大者约2-3cm,靠近膈顶
右肝复发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粘连明显,切口内见动脉泵管线,肝脏呈结节性肝硬化表现;右肝5、8段交界及5段可见三个肿块,最大者约2cm,予距离肿块边缘约0.5cm切除肿物。
术后病理:“右肝”肝细胞肝癌II级(多灶),血管累犯(+),淋巴管及神经累犯(-);手术切缘阴性;
术后AFP:3.3ug/L(5月),7.7ug/L(7月),
术后治疗:奥铂针[奥沙利铂]+柔比星针[阿霉素]方案泵内化疗
年12月-第2次复发
AFP45.9μg/L,肝胆增强MR见右肝前上叶近边缘处一小结节状异常信号,考虑复发可能
肝肿块射频消融术:术中B超定位下见右肝前叶靠近膈顶处约2cm大小肿块,行超声造影见肿块快进快出,考虑肝癌,予以行射频消融。
术后复查:AFP:10.3μg/L;术后治疗:无
年11月-第3次复发
AFP83μg/L,肝胆增强MR见肝脏多发结节,考虑肝Ca残留或复发。肝囊肿。肝硬化,脾肿大
CT引导下肝癌无水酒精注射术:术中B超定位下见右肝前叶靠近膈顶处约2cm大小肿块,行超声造影见肿块快进快出。
术后AFP:99ug/L;术后治疗:无
年12月-第4次复发+第3次手术
AFP99μg/L,肝胆增强MR:肝尾状叶多发结节,考虑肝癌复发;
肝尾状叶切除+右肝部分切除+胆囊切除术
腹腔内广泛粘连,肝脏膈面与膈肌粘连;右肝前叶及右后叶见原射频处坏死组织
B超探查左侧尾状叶发现四枚肿块,最大者约1.5cm;右肝后叶近胆囊处发现约1cm大小结节
术后病理:“尾状叶”结节性肝硬化背景内见小灶性肝细胞肝癌(中分化)病灶
术后AFP:9.0μg/L
年12月-第5次复发+第4次手术
AFP3.2μg/L,肝脏MR提示:右肝结节,考虑肝癌复发
复发肝癌切除+胆肠内引流术
B超定位下见右肝VIII可见约3cm大小质硬肿块,予以距肿块边缘约1cm切除肿瘤;在解剖第一肝门时发现肝总管炎性缩窄明显,家属谈话后行胆肠内引流术,
术后AFP:0.8ug/L
术后病理:“右肝肿块”恶性肿瘤,结节型,大小3.2x3x2.3cm,肝细胞肝癌I-II级
年12月-第6次复发+第5次手术
AFP3.1μg/L,肝脏MR提示:“肝癌术后”改变。残肝右后方软组织结节,考虑术后复发
PET-CT:全身其他脏器未见明显转移
年12月-第6次复发+第5次手术
腹腔镜尾状叶肿瘤切除+肠粘连松解术
术后病理:
术后随访至今:AFP未见明显增高;肝胆增强MR未见肝内复发病灶
病史回顾
本病例讨论问题:
1、该例患者既往11年的治疗策略是否存在更好的选择?
2、对于碘过敏的HC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策略的选择?
3、如该例患者再次出现肝内复发病灶,存在哪些治疗选择?
专家讨论摘要
1、患者病程长,恶性程度不高,为来源于多中心起源的肝癌,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做磁共振增强复查,以提前发现微小病灶,提供更好的治疗价值。同时,需要明确MVI是否发生,以预防术后复发。
2、肝癌患者是否做术后辅助仍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有研究证明肝动脉介入治疗可降低复发率,但介入疗程和介入时间仍有争议。肝癌介入治疗主要包含TACE、局部消融治疗两个方面,但本病例患者碘过敏放弃做TACE,局部治疗疗效不佳,建议可考虑做冷冻消融。
3、对于肝癌复发患者,内科治疗可选择的方案有靶向治疗、抗血管药物、化疗和免疫治疗。如果患者复发病灶位置不好,若有合适穿刺通道,可做放射性粒子介入作为治疗选择。
浙江大医院
病例4二例右肝癌SOAPS
医院(视频1:56:26)
第四个进行分享的是医院贾长库教授团队的刘凌教授带来的的两例“二例右肝癌SOAPS”的病例。具体内容如下:
Case1
病史摘要
基本信息:患者,女性,42岁;体重55kg;身高cm
主诉:因“体检发现右肝巨块型癌1天”入院于.7.5入院;
既往史: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多年,未规律服药,否认其他病史,否认长期用药史;
个人史:否认烟酒嗜好;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平软,无胃肠蠕动波,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肠鸣音3次/分。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3.8*/L,HGBg/L,PLT*/L
生化检查:ALT37U/L,AST46U/L,ALB41g/L,TBIL21.5μmol/l
凝血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阴性,DNAIU/ml,肿瘤五项:AFP0μg/ml
肝脏CT平扫+三期增强:肝右叶原发性肝癌(巨块型),肿块部分层面突破肿块包膜,并周围少许小子灶形成。
诊疗经过
第一次手术术前评估
手术规划
第一次手术经过(.7.9)
术中予以右肝门静脉离断,右肝后叶动脉离断,耗时不到1h,出血少量。
一期选择性肝动脉血管离断术,行门静脉右支、右肝后叶离断术(术后第7天)
术后第7日复查:标准肝体积.94cm3;标准残余肝体积.cm3;剩余肝体积比57.9%。
第二次手术经过(.7.17)
第一次术后第8天,予以前径路右半肝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耗时约3h,出血量约ml;
术后病理:
术后治疗:
术后予以抗炎等治疗措施,术后患者未转入ICU,病情平稳;
术后患者无肝功能衰竭,辅助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0mgQD+异甘草酸镁注射液mgQD静接护肝。术后第9天出院,无任何并发症。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12.15)
血生化:ALT54.79U/L,AST50U/L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四项未见明显异常;肿瘤五项:AFP<2.00ng/ml;
胸部+肝脏增强:1、肝右叶术后改变同前,未见明确复发征象。肝缘少许积液较前减少;2、肝囊肿、肾囊肿、脾大同前;3、左肺上叶舌段少许慢性炎症。
-12-21行TACE术。
年开始每半年随诊一次
年5月20日超声检查:术后肝脏超声检查所见,考虑慢性肝病改变。门静脉稍宽。脾脏、胰腺未见异常。患者至今存活,无瘤生存期近5年
Case2
基本资料
基本信息:患者,男性,54岁;体重:70kg;身高:cm。
主诉:因“上腹部胀痛1周”入院;
既往史:乙肝病史10余年,未规律服药,否认长期用药史,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个人史:无殊;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无*染,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肠鸣音3次/分。
辅助检查
血常规+CRP:WBC7.2*/L,HGBg/L,PLT*/L
生化检查:ALT57U/L,AST75U/L,TBIL22μmol/l
凝血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阴性,DNAIU/ml,肿瘤五项:AFP:.98μg/ml
上腹部B超及肝脏MRI+增强,提示右肝巨大肝癌
治疗经过
第一次手术术前CT
手术规划:
第一次手术经过
术中予以右肝门静脉离断,右肝后叶动脉离断,耗时不到1h,出血少量。
术后治疗:
术后予以抗炎护肝等治疗措施;
术后患者病情平稳,辅助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0mgQD+异甘草酸镁注射液mgQD静接护肝。
第一次术后2周CT
CT提示:右肝巨大肝癌术后,SLV:.87ml;FLR:ml;FLR/SLV:48.85%,剩余肝体积增大明显
第二次手术经过
第一次术后第15天,予以右半肝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耗时约4h,出血量约ml;病理如下:
术后予以抗炎护肝治疗;
术后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术后第13天予以人工肝支持,辅助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0mgQD+异甘草酸镁注射液mgQD静接护肝,肝功能逐渐下降,带药出院,定期复查。
术后第9天复查AFP降至正常
建议患者口服索拉菲尼及TACE联合治疗,患者因经济问题拒绝进一步治疗。
患者生存期9.5个月。
SOAPS方式
专家讨论摘要
1、患者肿瘤较大,肾与肝间距小不能直接切除,SOAPS手术成功切除。Case1有微血管癌栓,在切除后AFP未达到正常,考虑为微小转移病灶未完全切除,建议对此类患者做术后辅助治疗,可选择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仑伐替尼)。FOLFOX4化疗在一线治疗可作为2B类证据,OS延长为5.7个月,有效率为8.6%。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术后免疫治疗为二线推荐,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治疗有较好前景。
2、对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做根治性放疗,另外,有大血管侵犯、靠近门静脉癌栓的也可做放疗。
3、对于小血管栓赛,可常规使用微导管。ALPPS手术二步肝切除,并发症和风险会增加。
医院
本次“e连线”大咖有约肝胆胰肿瘤MDT会议为大家带来了四个非常精彩的病例,通过讨论解决了临床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明确了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促进各中心对肝胆胰肿瘤领域疑难病例的交流,为未来治疗方向提供选择。相信此次MDT会议给线上线下的各位医生带来颇多获益。
各位希望观看MDT直播的朋友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