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43岁女性,体检发现右侧下腹部包块,伴阵发性腹痛。
超声:右下腹欠均质低回声(性质待定)。
肠镜:回盲部可见一约1.5cm隆起,表面光滑(外压或其它?)。
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等正常。
腹部CT如下:
平扫:
增强动脉期:
增强静脉期:
增强延迟期:
分析:
右侧髂窝处见一类圆形囊性占位,大小约10*7*6cm,边界清楚,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囊壁菲薄均匀,内壁光滑,囊壁可见点条状、弧形钙化,其内可见分隔,囊液密度均匀,CT值约20HU,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囊液未见强化,邻近回盲部肠管受压变窄,分界不清。
结果术中表现:
右结肠回盲部处侧腹膜处一包块,大小约10*6*5cm,可见回肠与结肠粘连,未见阑尾,包块与升结肠致密粘连,包块内容物为胶冻状,混合白色块状,包块内壁可见部分肠壁坏死样改变。
术后病理:
「回盲部」,结合大体肉眼观察,符合阑尾低级别粘液性肿瘤伴粘液糊形成。
最终诊断:阑尾粘液性肿瘤。
你诊断对了吗?
小结:
1、概述:
阑尾粘液性肿瘤是一类较少见的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是体检时偶尔发现,部分患者可出现右下腹痛,腹部包块等症状,术前诊断较困难。
阑尾粘液性肿瘤属于上皮来源肿瘤I型,年消化系统肿瘤WHO新分类,将阑尾粘液性肿瘤分为6类:
阑尾粘液性腺瘤/囊腺瘤、低级别粘液性肿瘤伴低危复发风险、低级别粘液性肿瘤伴高危复发风险、浸润性粘液腺癌、起源于阑尾的低级别腹膜假粘液性、起源于阑尾的高级别腹膜假粘液性。
粘液性肿瘤有一个从粘膜增生到瘤变再过度为低级别粘液性肿瘤、最后癌变的演变过程,所以正确认识此病,提高诊断率,早诊断早手术,预防术前及术中肿瘤破裂种植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2、阑尾解剖
成人阑尾是一管状器官,远端为盲管,近端与盲肠交通,一般长约5-10cm,阑尾壁厚度小于1-2mm,起源于盲肠后内侧壁,于回盲瓣下方约3cm。阑尾可位于盲肠后、盲肠下、回肠后、回肠前或盆腔内等。
准确识别阑尾在阑尾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3、阑尾粘液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
位置:右侧髂窝回盲部区与盲肠相连的囊性病灶。
形态:长茄形、圆形、椭圆形、分叶状。「逗号」样改变对阑尾肿瘤定位诊断具有特异性价值,肿瘤分泌的粘液阻塞阑尾腔呈囊状扩张,构成逗号征的头部,阑尾正常部分构成逗号征的尾部。
大小:大小不等。
密度:囊性占位,其内充满胶冻样囊液,CT值从水样密度到软组织密度不等,与其粘蛋白的含量有关。囊壁菲薄均匀,内壁光滑,囊壁可见点条状、弧形钙化。当囊壁厚薄不均,见壁结节,病灶边界不清时,常提示恶变可能。
增强:囊壁、分隔及壁结节不同程度强化,囊液未见强化。
4、鉴别诊断
阑尾炎性病变、阑尾脓肿:临床常有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恶性、呕吐、发热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影像表现为阑尾增粗、阑尾壁增厚,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可见渗出性改变,邻近腹膜增厚,且阑尾根部常可见粪石。阑尾脓肿形成时,见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增强后壁明显强化。
阑尾炎、脓肿形成
系膜囊肿:泛指肠系膜上一切来源的囊肿,无症状,较大时可对周围脏器有机械性压迫。影像表现为腹腔内大小不等的类圆形、椭圆形囊性占位,边界清楚锐利,囊壁薄而均匀,呈水样密度。合并感染、出血时,密度升高、囊壁可增厚。
肠系膜囊肿
囊性淋巴管瘤:常位于头颈部,腹部少见,一般无症状。影像表现为薄壁囊性肿块,常沿正常组织的间隙塑形生长,增强不强化或囊壁轻度强化。
左侧颈部囊性淋巴管瘤
附件囊肿:附件囊肿较小时,有其典型位置,鉴别容易。附件囊肿较大时定位困难,需要仔细观察病灶与回盲部及子宫附件的关系,正常阑尾的显示及超声查见正常卵巢对二者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双侧附件囊肿
点击下方关键词即刻获取相应文章影像征象动图解剖血管压迫肺绒癌腹内疝
脊髓肿瘤卵巢肿瘤
大气道肿瘤及肿瘤样变
肺囊性变踝关节MRI
影像技术、影像诊断专业
消化道造影良性纤维性肿瘤
肝囊变
胸片
Poland综合征骨脓肿
腕创伤
关节软骨创伤
骨肿瘤空洞
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肿瘤节细胞瘤
GPA
胃间质瘤先天下腔静脉畸形ABC
作者:陌陌
编辑:胡青牛
责任编辑:晓倩
题图:站酷海洛
插图来源:作者提供
投稿及转载:penglong_medical
hot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