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齐聚金陵。年7月10—11日,第八届南京淋巴瘤紫金论坛暨年淋巴瘤规范化诊疗培训班在南京隆重召开。为响应抗疫号召,并同时满足广大医师同仁追求新知、加强学术交流的迫切需求,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本次大会国内知名专家汇聚一堂,旨在推动国内淋巴瘤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高水平专业领域学术交流平台,实现专业科研与临床治疗的信息共享与成果对接,传播国际新进展、新思路、新方法,促进我国淋巴瘤诊疗的规范化并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开场致辞
7月10日上午,大医院张勤教授致开幕辞。
张勤教授首先向参会者表示欢迎及感谢各位专家欢聚南京淋巴瘤紫金论坛,共同探讨淋巴瘤领域热点问题。医学的点滴进步换来的是患者终身受益,促进我们能一如既往地建设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国内淋巴瘤治疗的规范化进程,提高学术水平,从而造福更多淋巴瘤患者。
学术汇报
7月10日上午医院王靖华教授的主持下,医院林桐瑜教授围绕“复发难治性DLBCL研究进展”这一话题进行了精彩汇报。林桐瑜教授指出:复发难治性DLBCL是目前治疗的难点也是热点,可能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ADC药物、非交叉耐药方案、小分子靶向药以及CART治疗等。新的CD19/CD3或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靶向CD30、CD79b的ADC药物等有可能进一步提高部分表达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疗效。总之,针对新型抗体、小分子药物、化疗最佳结合和CART等在DLBCL患者相关的研究仍在进行中,我们正期待后续的结果。
随后,苏州医院宋红蕾教授、医院施冬辉教授进行讨论。两位教授非常赞同林桐榆教授的观点,DLBCL的治疗强调完全缓解(CR),兼顾个体化,并且初始治疗疗效对患者的预后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接着,医院陈平教授主持下,安徽医院顾康生教授就“CD30+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治疗策略”这一话题进行了精彩解读。顾康生教授围绕PTCL的概况、治疗现状和进展突破、一线巩固治疗和复发/难治患者的治疗三个方面进行介绍。顾康生教授指出CD30+PTCL治疗依旧在探索中,各类新型化疗药物及新型靶向药物如BV、西达本胺等为PTCL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未来PTCL的治疗模式或将有望改写。
南京医院张秀群教授、南京中医院于慧教授进行讨论。PTCL是一组异质性强、治疗难度大的疾病,部分患者初始治疗后出现复发,这部分患者预后相当差,这类患者的治疗对于临床医生是难点,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如CD30单抗,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医院华海应教授主持下,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教授展开了《血液淋巴瘤靶向和细胞治疗回顾与展望》的精彩演讲。马*教授表示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血液病中占据重要地位。以抗体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包括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CAR-T,细胞治疗是血液肿瘤治愈的希望,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为肿瘤基因治疗带来希望。另外,马*教授对《淋巴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详尽解读。
随后,医院严峰教授、医院尤学芬教授进行讨论,靶向药物的发现为血液肿瘤的治疗带来了令人鼓舞的疗效,近年来血液淋巴瘤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加之淋巴瘤规范的全程化管理,淋巴瘤有望实现治愈的目标。
接下来,在医院徐小红教授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慧强教授带来题为《NK/T淋巴瘤免疫靶向治疗进展》的报告。*慧强教授提出晚期NK/T细胞淋巴瘤从放化疗向免疫靶向转型,从DA-EPOCH、SMILE、P-Gemox+ASCT治疗转向西达本胺、PD-1/PD-L1单抗治疗,疗效及安全性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无化疗”治疗选择。
医院庄民教授、医院邵钰教授进行讨论,NK/T细胞淋巴瘤早期通过放疗可取得不错疗效,但晚期患者疗效差,生存期短,*慧强教授西达本胺联合PD-1/PD-L1单抗治疗晚期患者的报道,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之后,医院许景艳教授主持下,医院刘丽宏教授带来题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治疗进展及我院单中心病例总结》的精彩报告,从PTCL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初治PTCL的治疗、复发/难治PTCL的治疗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且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院PTCL单中心病例进行总结。医院高冲教授、医院丛智荣教授进行讨论,对于高复发风险PTCL患者,在可耐受情况下推荐西达本胺维持治疗1至2年;对于一线治疗后达到CR的PTCL患者,首先推荐自体移植,年轻、高危患者可选择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医院*海雯教授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汇报了初治DLBCL靶向/免疫治疗新进展。李志铭教授表示DLBCL的一线治疗聚焦于“R-CHOP+X”的治疗模式,有些联合方案已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良好,未来有待进一步探索。对于老年DLBCL患者,仍是临床上未满足的治疗需求,并报道了单药CD20/CD3双抗治疗对这部分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接着,医院倪海雯教授、医院朱剑锋教授进行讨论,对于老年DLBCL患者一线治疗后一般可选择来那度胺作为维持治疗,但对于年轻高危且无移植意愿的患者,是否维持治疗或维持方案的选择仍需更多的临床试验探索。
7月10日下午首先在医院金正明教授主持下,医院张明智教授介绍了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疗进展。张明智教授指出年至年NCCN每年更新临床指南,HD-MTX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推荐的药物也逐渐增多。另外,一线治疗缓解后的放疗和移植巩固疗效相当,移植的短期*性明显,而放疗的远期*性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