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在上海求医的患者向媒体反映,自己通过百度搜索“医院”,去了在搜索结果中排名前列的“医院”进行就诊,花了大价钱看病后,病却没见好,医院复诊后,得到的诊断结果与“医院”大相径庭。
这让不少患者很是疑惑,网上搜来的这家“医院”医院呢?
医院却引来“医院”今年6月,浙江宁波的周女士想去上海复旦大医院看鼻炎,于医院的相关信息。
周女士:搜了“上海复旦大学耳鼻喉”这几个字,而且还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几个关键字都搜了,第一条都是“医院”。
在网上填了相关信息后,立马就有工作人员跟周女士取得了联系。
周女士:
根据周女士的回忆,医生检查后告诉她,她患有鼻甲肥厚,需要做个微创手术。医院手术费加治疗费、医药费等各种费用,一共花费了上万元。直到姐姐陪着她去复查时,两人对医院这才起了疑心。
周女士:
这时候,周女士医院。通过跟朋友打听,她找到了复旦大医院。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专家看了CT后说是鼻窦炎,跟这个手术没有关系。他说,做不做手术,鼻窦炎都不会好的。因为没有长鼻息肉,只要吃药、喷药水就可以了。
包括专家挂号费和药费,周女士在复旦医院总共花了多块钱。事后,周女士认为自己如果再谨慎点,说不定能避免这样的失误,同时她认为百度对她也是有误导的。
搜索搜出“医院”患者遭过度治疗花了大价钱看病后,病却没见好,医院复诊,得到的诊断结果却大相径庭。同样遇上糟心事的还有陈女士,她在百度搜索“上医院”后出来的也是“医院”。
百度搜索后,跳出来的就是位于虹口区场中路的“医院”,于是,陈女士就带着孩子去那里就诊,医生诊断为:右枕后海绵状血管瘤,并当场给出了两种治疗方案。
孩子父亲:
一种是动手术,还有一种治疗方案是国外引进过来的一种技术,只要打针就可以了。
当天,陈女士又上网查询,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跟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太一样。于是第二天,她带孩子前往医院检查,结果让她大吃一惊。
孩子母亲陈女士:
那边给出的一个结果就是淋巴结,很正常,孩子长大以后就会自行消除的。
搜索多关键词“医院”排列靠前为什么在百度上医院搜到的都是“医院”?“医院”在百度搜索上是怎样一种存在呢?
网页标题是:“上海复旦附属红房子妇科医生预约挂号平台”,而实际上,复大只是一家民营医疗机构,医院没有合作关系。
换一下关键词,搜索“五官科”,或者“医院”,复大的广告依然名列前茅,网页标题为“上海耳鼻喉医院”。名副其实的复旦附属医院倒是排在了第五位。
从其百度账号公开资料可以发现:医院共计注册有91个不同的网站主域,用于对应不同的关键字搜索。
上海市工商局广告处副处长李华:
9月4日下午,虹口区卫监部门也对医院进行了检查,他们表示,今年已收到多起针对该院的投诉,涉及过度诊疗、药价过高和违反诊疗常规等。
目前,该院已被处以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8分的处罚。根据规定,医院在一年的校验期内记满12分的将暂缓校验;在暂缓校验期内记分满6分,则将被吊销执业许可。
8日晚上,上海市工商局表示,医院利用百度推广,医院的关键词作为搜索关键词,医院的搜索排名。
此外,工商部门已要求医院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来源:央视财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