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最常见的“红胎记”之一,发病率约有5%~10%。好发于头面、四肢等体表部位,明显影响美观;同时不少病变位于粘膜、肌肉、骨骼和颅内等特殊部位,造成一定的生理功能障碍。所以很多时候,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长了血管瘤,谈“瘤”色变,第一反应都是很惊慌!但这是一种良性的肿瘤,只要治疗得当,治愈率非常高,无需恐慌!
婴幼儿血管瘤分为几种婴幼儿血管瘤的分型通常包括单发型、多发型、节段型、中间型。临床上主要分为浅表型(草莓状)、深在型(海绵状)、混合型(即浅表型+深在型)、网状性/顿挫性/微增生性和其他等。
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出生后6个月为早期增殖期,瘤体迅速增殖,明显隆起皮肤表面,形成草莓样斑块或肿瘤,大小可达最终面积的80%。之后增殖变缓,6-9个月为晚期增殖期。节段型血管瘤和深在型血管瘤增殖期可持续至9-12个月,少数患儿增殖期甚至可持续至出生后24个月。有一小部分瘤体表现为微小增殖或不增殖,主要位于下肢,这部分瘤体应注意与毛细血管畸形区别。90%的患儿在6岁时瘤体完全消退,瘤体累及越深,消退时间越晚。未经治疗的瘤体消退完成后有25%-69%的残存皮肤及皮下组织退行性改变,包括瘢痕、萎缩、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松弛等。
为什么会得血管瘤?目前的医学尚不能解释为什么会得血管瘤。有一些因素可能与血管瘤的发生有关,比如早产、低体重出生、高龄产妇、多胞胎等会增加血管瘤的患病风险。此外,它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如果第一个宝宝血管瘤,二胎得血管瘤的风险会增高,但并非绝对。
我们已经知道了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和分类,针对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敬请期待我们后续的文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