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淋巴管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先天性不消退型血管瘤这样治疗最有效
TUhjnbcbe - 2020/12/29 8:09:00
盖州骨伤病患者福音骨伤专家梁旭每周日坐 http://www.dunhuangyinxiang.com/jzwh/6188.html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所有淋巴瘤的80%~90%,其中2/3原发于淋巴结,1/3原发于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如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涎腺、甲状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NHL都有向其他淋巴结或全身其他器官组织扩散的倾向。

在WH0分类中,根据肿瘤细胞的起源和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分为三大类:前体淋巴细胞肿瘤、成熟B细胞肿瘤、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

一、前体B细胞和T细胞肿瘤

前体淋巴细胞肿瘤,即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LL),是不成熟的前体淋巴细胞来源的一类高度侵袭性肿瘤,包括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ALL)、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两种类型,两者的细胞形态和临床预后相似。B-ALL患者多为儿童,常表现为白血病,一般有广泛的骨髓累及和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加。T-ALL多见于青少年,表现为局部包块,常累及胸腺。

其病理变化,淋巴结的正常结构完全破坏,被肿瘤性淋巴母细胞所取代,肿瘤细胞可浸润被膜和结外组织。B和T淋巴母细胞在形态学上不易区分,必须借助于免疫表型检测。

多数患者的年龄在15岁以下,常在数日或数周内发病,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可有贫血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出血和继发感染等,常有淋巴结肿大和脾大。B-ALL患者主要累及淋巴结。50%~70%的T-ALL患者有纵隔(胸腺)肿块,因而有时可致纵隔内的大血管或气道受压,但也常有白血病征象。ALL对治疗反应很敏感,用强力化疗,95%患者可获完全缓解。遗传学异常可影响ALL患者的预后。

二、成熟B细胞肿瘤

约85%的NHL是成熟B细胞肿瘤,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成熟的B细胞肿瘤是B淋巴细胞在其分化的不同阶段发生的克隆性肿瘤,其肿瘤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类似于不同分化阶段的正常B细胞,根据它们假定的细胞起源将其分为若干类型。

1.滤泡性淋巴瘤(FL)

是滤泡中心B细胞发生的淋巴瘤。欧、美国家常见,占所有NHL的29%;发病率在我国及其他亚洲国家较低,占NHL的5%~10%。

FL肿瘤细胞常呈明显的滤泡样生长方式,滤泡大小形状相似,界限不清楚。肿瘤性滤泡主要由中心细胞(CC)和中心母细胞(CB)以不同比例组成。中心细胞的体积小至中等大,核形不规则,核仁不明显;中心母细胞的体积较大,比正常淋巴细胞大2~3倍,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呈块状近核膜分布,有1~3个近核膜的小核仁。

FL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以腹股沟淋巴结受累多见。常有脾大,部分患者发热和乏力等,约40%病例有骨髓受累。FL难以治愈,但在临床上表现为惰性过程,病情进展缓慢,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超过50%。约30%的FL患者会转化或进展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示治疗将很困难。特殊亚型:原位FL、原发胃肠道FL和儿童型FL预后很好。

2.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为弥漫性增生的大B细胞恶性肿瘤,是一组异质性的侵袭性淋巴瘤,占所有NHL的30%~40%,是最常见的NHL类型。该肿瘤可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任何部位,如纵隔、口咽环、胃肠道、皮肤、骨和脑等处;也可以是其他惰性淋巴瘤发展和转化而来。

正常的淋巴结结构或结外组织被弥漫的肿瘤组织侵占取代。DLBCL的组织学形态变异大,基本组织学表现为形态相对单一、体积较大的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瘤细胞的直径为小淋巴细胞的3~5倍。细胞形态多样,类似中心母细胞免疫母细胞、间变大细胞或浆母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块状,有单个或多个核仁。

老年男性患者略多,平均年龄60岁,也可见于儿童和青年。常在短期内出现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迅速长大,或结外部位出现迅速增大的肿块,病情进展迅速,可累及肝脾,但骨髓受累者少见。DLBCL属于侵袭性肿瘤,预后较差,若未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会在短期内死亡。DLBCL对化疗敏感,采用加强联合化疗,60%~80%的患者可完全缓解,约50%的患者可达临床痊愈。抗B细胞CD20的单克隆抗体与化疗方案的联合使用,可显著改善DLBCL患者的预后,是临床上生物治疗成功的范例之一。

三、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

由于NK细胞与T细胞密切相关,并且具有部分相同的免疫表型和功能特性,因此,这两类肿瘤放在一起介绍。

1.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PTCL-NOS)

是胸腺后成熟T淋巴细胞来源的肿瘤。PTCL-NOS占NHL的7%~10%,占所有成熟T细胞淋巴瘤的30%。

PTCL-NOS的组织病理表现多样。淋巴结的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肿瘤细胞在副皮质区浸润或呈弥漫浸润,有较多的高内皮血管及瘤细胞侵袭血管现象。背景中可见不等量的反应性细胞成分,如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组织细胞等。瘤细胞核形态极不规则,可见核扭曲或多分叶状,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部分瘤细胞有明显核仁,核分裂象多见;细胞质可透明、淡染、嗜酸性或嗜碱性。

老年男性患者相对多见。部分患者有自身免疫病史。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同时或仅有结外病变,如皮肤、胃肠道、肺脏、肝脾和骨髓受累等。属于侵袭性淋巴瘤,对治疗反应差,复发常见,患者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为20%~30%。少数病例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预后极差,在6~12个月内死亡。

2.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

是一种系统性的T细胞淋巴瘤,以淋巴结内多形性细胞浸润,伴有明显的高内皮小静脉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增生为特点。其肿瘤细胞起源于滤泡生发中心辅助性T淋巴细胞。占所有NHL的1%~2%。

其病理变化,淋巴结的结构部分破坏,可见分支状的高内皮小静脉显著增生。早期常可见残存的滤泡。副皮质区明显扩大,可见多形性肿瘤细胞浸润灶,细胞中等大小,胞质淡染或透明,胞膜清楚,细胞异型性明显。瘤细胞常在滤泡旁或小静脉旁呈灶性分布,混杂有数量不等的反应性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

AITL发生在中年和老年人,患者表现为发热、皮疹和全身淋巴结肿大,并常累及脾、肝、皮肤和骨髓。临床过程为侵袭性,中位生存期少于3年,患者通常有感染性并发症而难以采用较强的化疗方案。

3.NK/T细胞淋巴瘤该肿瘤

之所以称为NK/T细胞淋巴瘤是因为多数病例似乎是真正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肿瘤,但一些病例常显示细胞*性T细胞表型。肿瘤侵袭性强,病变局部组织坏死明显。约2/3的病例发生于中线面部,1/3发生于其他器官和组织,如皮肤、软组织、胃肠道和附睾等。该肿瘤在欧美国家极少见,而在中国和亚洲较多见,占所有NHL的5%~20%,属EB病*相关淋巴瘤。

该肿瘤形态学表现为在凝固性坏死和混合炎细胞浸润的背景上,肿瘤性淋巴细胞散布或呈弥漫性分布。瘤细胞可浸润血管壁内而致血管腔狭窄、栓塞或坏死,可见大量的反应性炎细胞。

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0岁前后,男、女之比为4:1。NK/T细胞淋巴瘤几乎总是累及结外部位,鼻腔是最好发的典型发病部位,其次是口腔腭部及鼻咽、鼻窦,也可累及外鼻。主要症状有顽固性鼻塞鼻出血、分泌物增加和鼻面部肿胀等。病变局部黏膜形成溃疡、肉芽样新生物及骨质破坏,如鼻中隔或硬腭穿孔等。晚期可发生播散,累及多处结外器官或组织。放射治疗是临床I、II期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较好,但易复发。配合化疗,可减少或延缓复发。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临床I、I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0%~70%,III期和IV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7%。骨髓受累提示预后不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0/12/29 8:09:00
医院口腔科 http://www.tnwah.com/jtzz/18405.html

年6月11日星期二今天新入院20人,手术2人,预术2人,住院总人数共82人。

回顾今日手术,小编重点介绍2岁的患儿-甜甜(化名)

甜甜出生时即发现左肩部有一红色斑块,医院血管瘤科就诊;给予2个疗程的硬化剂注射治疗后,斑块并无增大,但未明显消退;董长宪主任查体后,确诊为“先天性不消退型血管瘤”,必须手术切除才可以根治。于今日在全麻下行“左肩部先天性血管瘤切除术”,手术顺利,目前处于康复中。

小编在这里科普一下,什么是“先天性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分为三类:快速消退型、不消退型和部分消退型。其与婴幼儿血管瘤同属于肿瘤类血管瘤,但其中一些先天性血管瘤却是不可自行消退的,此类血管瘤外观常常表现为青色肿块,周边伴有“白色光晕”,出生后即出现,随年龄变化瘤体无明显改变。由于“先天性血管瘤”的特殊发展特性,早期的干预治疗无明显作用,只有择期手术切除才能完全根治。

●疼了二十多年的腿,竟然是因为小小的它——认识血管球瘤

●误认右下肢感染nbsp;竟是致命的KM综合征

●左腿屈曲90度,难以伸直,这孩子怎么了?

●云南卡梅患儿nbsp;重获新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先天性不消退型血管瘤这样治疗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