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中西医难治病,病情缠绵,迁延难愈,治疗较为困难,更易复发。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董德懋先生的临床经验与经验方。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结肠黏膜层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多发于20~40岁中青年人。
本病病因迄今不明,一般认为可能与感染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大肠内酶的局部因素、过敏因素、自身免疫因素、防御功能障碍等有关。
临床以腹泻、腹痛、大便脓血黏液,反复发作不止为特征,属于中西医难治病,病情缠绵,迁延难愈,治疗较为困难。
1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肠鸣腹胀,黏液便,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特征,属于中医“泄泻”、“肠澼”、“痢疾”等疾病的范畴。
本病病位在阳明燥金大肠,主要病机以脾肾阳虚为本。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的枢纽。
肾为水火之脏,元气之根,先天之本,又为胃关,主司二便。
若禀赋不足,脾肾虚弱,或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或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水谷精微不能运化输布,水湿停留,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关门不利,清浊不分,脂膏下流,则形成泻痢。
脾脏气虚,运化失司;肾阳不足,火不生土;脾肾阳虚,不化不固,遂致大肠泻痢不止。
2故笔者在临床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以温补脾肾、理气燥湿为大法。
喜用经验方:“平正理肠汤”。
药用:藿香10g,苏梗10g,干姜6g,制附片(先煎)6g,苍白术各10g,厚朴10g,陈皮10,补骨脂6g,炙甘草6g。
平正理肠汤,熔正气散、平胃散、理中汤、四逆汤、四神丸于一炉。
方中藿香醒脾化湿,苏梗理气和中,干姜温中回阳、暖脾止泻,制附片壮元回阳、温中除湿,苍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化浊,厚朴、陈皮理气燥湿,补骨脂温肾壮阳止泻,甘草调和诸药。
共奏温补脾肾,理气燥湿之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满意。
运用本方,尚应根据不同情况,随证加减。
一
本病患者,一般脾肾虚弱,气血乏源,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每易感受外邪。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闭郁,会加重大肠的病症,故兼夹外感者,应兼治其肺,笔者每去苏梗,加苏叶、杏仁、前胡、枇杷叶,以宜肺解表。
甚者急则治其标,先治外感,再图本病。
二
脾土虚弱,肝木易乘,木郁土虚,多兼肝郁之证。
凡见肝气郁滞者,笔者治疗兼以疏肝,常选加理气之药,如柴胡、白芍、香附、郁金、防风,以疏肝理气。
肝气得疏,则脾虚易复。加白芍、防风,是合入了痛泻要方。
或有兼肝阳上扰者,笔者治疗兼以平肝,常增用生龙牡、天麻、白蒺藜等平肝祛风之品。
三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土虚弱,则心血不生,常兼见心脾两虚、心神失养之证。
笔者治疗则兼以养心安神,加用酸枣仁、远志、石菖蒲、五味子之属。
四
胃与大肠,俱属阳明燥金,同气相求,胃气壅则肠湿滞,其泻急迫不畅,笔者治疗则加重和胃之力,增加半夏、木香、砂仁,胃和而肠畅。
注重脏腑之间的关系,随证化裁,方能得心应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日久,病势缠绵,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笔者常嘱咐病人,应该注重摄生,适寒温,调情志,节饮食,以利治疗和调养。
注:具体治疗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董德懋内科经验集》,徐凌云、高荣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4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