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s://m.39.net/disease/a_5469158.html食管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50%以上,其中有九成以上患者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很多患者在确诊食管癌时就已经到了中晚期,总体预后比较差。紫牛新闻记者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朱向帜教授,听他科普了食管癌的防治知识。朱向帜教授食管癌在我国高发,人种易感性和饮食习惯是主因朱向帜教授介绍,食管癌在我国一直是最常见的癌种,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了全球的50%以上,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食管癌大国。“我个人认为,应该和东亚人种的易感性有关。”他说,“西方人群的食管癌往往是由于肥胖造成的腹压升高,导致食管反流,所以他们是食管下段的腺癌居多,而中国患者90%以上是食管鳞癌。鳞癌和腺癌对于治疗有着完全不同的反应,我们中国的食管癌除了发病率高,也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近年来,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因为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有所改变。“大概30年前,因为生活条件比较差,食管癌患者基本上都是吃过粗粮的,而以粗粮为主的饮食习惯是造成食管癌的因素之一。”朱向帜教授说:“临床工作中还有一个突出的感受,很多食管癌病人都非常喜欢喝高度白酒。他们中有人更是天天喝、顿顿喝,这种饮食习惯非常容易造成食管癌。另外就是我们教科书里面经常提到的腌制食品,腌制食品中的亚硝胺是一个致癌源,很多消化道疾病都和它有关。”“我们改变不了自己的基因,也改变不了所处的地域环境,但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来降低患病风险。如果存在易感的高危因素,就要远离抽烟喝酒、避免吃辛辣食物和烫食等不良习惯,还可以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朱向帜教授说。食管癌发病“狡猾”,这些症状都有可能是食管癌“早期的食管癌患者很多是完全没有症状的,等到吃东西觉得梗阻时,往往肿瘤已经很大或者管壁全周被侵犯了。”朱向帜教授介绍,他们在临床上发现的很多食管癌患者都是表现为胃不舒服。“部分早期的食管癌伴有一些浅表性的溃疡,吃东西、吞咽时会疼痛,还有肿瘤在食管上面如果有破裂引起的出血会出现贫血、黑便这些症状,相对比较容易察觉,但有时候会表现为其他症状,患者自己完全想不到怎么回事。”朱向帜教授告诉记者,食管癌也不一定只往食管腔内长,有时会往腔外长,从而侵犯周围的纵隔器官和神经,病人就会表现为胸背疼痛,非常“狡猾”,让人难以察觉。“另外,实际上食管癌是一个非常容易转移的肿瘤,尤其是出现淋巴转移。食管癌早期的转移多数是淋巴转移,而不是血行转移。淋巴转移有它非常独特的特点,例如它最常转移的右侧喉返神经淋巴结,可以压迫到喉返神经造成病人的声音嘶哑,所以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症状。病人如果一旦出现声音嘶哑,同时伴有喝水的呛咳就要考虑食管癌的风险了。”朱向帜教授说,总而言之,这类肿瘤的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完全取决于它侵犯到了什么样的器官和结构。“食管癌发病以男性居多,高发年龄从60到70岁开始,我也治疗过91岁的高龄病例。目前,除了胃镜,没有什么更直观的办法发现这种肿瘤。”手术和放、化疗如何取舍?几种治疗是互补关系朱向帜教授表示,目前,针对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世界公认的就是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另外,一些临床研究中的抗血管生存治疗显示也有一定效果。“一个中晚期的肿瘤病人如果要想活得长久,就需要合理的全身治疗加局部治疗。因为肿瘤既可以在局部复发又可以远处转移,放、化疗和手术这几种治疗手段,某种程度上有着先天的互补性。”朱向帜教授认为,同属于局部治疗,放疗和手术相比各有千秋。“医院曾做过调查,在多例没有开刀,只进行化疗和根治性放疗的上段食管癌病人中,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50%,和手术的疗效几乎一样。采用放、化疗后,病人保全了食管,生活质量还是非常好的。”不过,他也表示,从中段食管癌开始,五年生存率就降到了28%,下段食管癌就降到了18%,所以中下段食管癌更适宜手术治疗。对于中下段的食管癌,朱向帜教授坦言,有的情况也超出了外科医生手术彻底清除的范围,就需要用综合治疗来替代手术。“有的肿瘤太大,与周边器官黏连,没有办法手术切除;有的肿瘤能够切除,但淋巴结转移分布得太广,没有办法做根治性清理。如果不能做根治性切除,那就不要手术。所以术前先要做合适的综合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和局部放疗把肿瘤的活性降低,再进行手术,病人才能活得更久。”免疫治疗深刻改变食管癌治疗现状纳入医保后治疗成本领先很多发达国家朱向帜教授介绍,在免疫治疗问世前的几十年里,食管癌的治疗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步。“免疫治疗药物是指针对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剂,国外是以O药、K药为首的一批药物,国内有替雷利珠单抗,在欧洲获批食管癌适应症,是首个成功走向国际的中国原研PD-1单抗。”朱向帜教授说:“全球三期临床试验显示,无论是单用免疫治疗药物还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确实延长了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对于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也可以提高生存率。”“以前没有免疫治疗的时候,手术前单用新辅助化疗,只有不超过3%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但是目前在新辅助化疗的基础上加入免疫治疗,病理完全缓解率达到了20%以上。甚医院提高到了40%,从我们目前的数据看,至少是提高了10倍。”朱向帜教授说,手术前通过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手术时甚至有患者在显微镜下都无法找到肿瘤。“免疫治疗深刻地改变了食管癌治疗的现状,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我们无法确定什么样的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效果特别好,只能无差别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希望未来能解决这个难题,有选择地对患者进行治疗,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生存率。”“特别要强调的是,食管癌的免疫治疗在我国已经被纳入医保,食管癌的一线、二线治疗都已经覆盖,这是领先很多发达国家的。在国外像替雷利珠单抗这样的免疫药物费用是国内的40、50倍,只有富人才用得起,而在国内,受益于医保,大部分国人都能用。”朱向帜教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集采谈判后,以替雷利珠单抗为例,每三周用一次药,大约在两千多元。“通过南京医保大概会报销一大半,患者只需支付3、元,每三个礼拜用药一次,这个价格便宜得难以想象,而且这款药现在已经成功出海,药效完全可以媲美进口药。”免疫疗法的使用开启了“幸运盲盒”有几率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朱向帜教授认为,免疫治疗最大的意义在于使得一小部分患者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如果单纯看数据,比较平均值、中位数,具体到个人的感受可能并不强烈。对于普通患者,很可能只是多延长几个月的生命。但对于有一小部分患者来说,则可以受益无穷。”“年我曾收治了一位晚期食管癌患者,已经无法手术只能进行放化疗治疗。后来化疗耐药,放疗也解决不了肿瘤转移的问题,完全没有其它治疗手段。我们秉着试试的心态使用了免疫治疗,患者到现在都还在上班,这是过去20年治疗里从未发生过的情况。”朱向帜教授讲述了这样一个病例,“这位患者在发现的时候就有锁骨上盆腔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转移,手术没有任何意义,就以放化疗为主。两年后我们都建议放弃治疗时,免疫疗法出现,我们首次对食管癌患者使用了免疫治疗。用药一周后,患者就可以下床了,我们当时大吃一惊。”朱向帜教授回忆,这位病人随后不断更换免疫类药物,到现在差不多已满五年,生存状态仍然不错。免疫治疗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让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朱向帜教授认为,免疫治疗不仅会影响更多肿瘤的外科手术,甚至放疗也会向着小范围、短疗程、高精度的方向发展。“在免疫治疗登上舞台后,其它像化疗、放疗、手术这些治疗要相应地做一些精确的调整,才能相辅相成。免疫治疗未来在食管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哪些病人更适合做免疫治疗,哪些人群是优势人群,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随着这些谜底一层层被剥开,对于未来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模式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影响。”扬子晚报网/紫牛新闻记者刘浏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