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凡:明确“看病难的定义与标准”无须争论
对于“看病难,看病贵”这个备受公众关注的问题,数位赴京参加全国*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委员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而是患者求医标准过高,导致医疗资源“拥挤”。为此,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徐勇委员准备了一个“明确看病难的定义与标准”的提案。在新医改已经快马加鞭进入实施阶段的今天,对于公众体认最为深刻并且抱怨最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药卫生界的*协委员所关注的,不是如何努力改变这一现象,而是讨论“中国到底看病难不难”,确实有些令人吃惊。倒不是说*协委员不能基于自身立场乃至自身利益来自由发表观点,而是这种观点本身距离公众共识实在太过遥远了。按常理,作为医疗卫生界的委员,很多本身就来自基层医院,应该对于患者看病之难有着最为直接的体认和了解。那么,为什么会得出绝然相反的观点呢?我猜想,要么可能他们自身所在医院看病并不拥挤,而又与那些在紧俏医院工作的同行缺少交流;要么就是想要维持现有紧俏格局,害怕丢失自己在竞争中的绝对优势地位。站在患者的角度想一想,即使一部分医院看病并不难,是否就可以称“看病不难”?而有一部分医院生意不好,是否就可以说患者求医标准过高呢?如果一些医院门庭冷落而另一些医院拥挤不堪,难道只是患者的盲从?由医疗资源配置不公导致的医疗技术实力悬殊,难道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具体到患者个人的“看病难,看病贵”当然是一个真问题,但是要“定义看病难”却基本是一个伪问题。因此,我以为,“看病难”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也不需要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因为这样的“定义和标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定义和标准”之下的“看病不难”,只会加深医疗资源配置不公的合法性,进而固化冷热不均的既有格局。现在,更有价值的事情应该是积极探讨如何改变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的格局,为新医改的深入开展而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