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淋巴管瘤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晶报评打破大学生求职的校别歧视魔咒
TUhjnbcbe - 2020/7/13 10:33:00

晶报评:打破大学生求职的“校别歧视”魔咒


侄子今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放弃了大家仰望的985、211高校,转而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排名比较靠前的一所高校。我不知道,四年后的他会不会后悔这个选择。


鲍传文


侄子今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放弃了大家仰望的985、211高校,转而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排名比较靠前的一所高校。我不知道,四年后的他会不会后悔这个选择。


张仲栋同学如今正在经历类似的煎熬。据现代金报报道,由于张仲栋本科不是985、211,虽然他后来发奋拼搏,读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却在今年毕业求职面试时屡屡碰壁。招聘单位的回答让他心塞:他们更青睐本硕都是985、211的求职者。


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出台了许多文件,防范求职歧视,但效果其实并不明显,似乎还有加剧之势。有的工种女性不太适合,需要男性为主,这可以理解。有的岗位对身体有特殊要求,也在情理之中。但非985、211名校不录,是何道理?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再说,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名校,并不是造成就业歧视的直接原因,但谁能否认社会上已经把入选985、211的名校看得比什么都重?优势资源集中向少数高校投放,最后的结果就是强化“马太效应”,“好”的学校更好,“差”的学校更差。只是依靠行*权力的主导,集中力量真的就能办出优秀的高校吗?未必。现实来看,这顶多不过是“矮个子里面拔将*”,难以造出在国际上真正有竞争力的高校。试想,一旦入选985、211,就意味着资金投入、生源吸入、行*晋级、社会声誉等一系列好处,这将诱使高校削尖脑袋“跑部钱进”,那还有多少精力真正投入办学、教学和科研?


延伸阅读

1
查看完整版本: 晶报评打破大学生求职的校别歧视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