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郑州晚报」
3年,北京—郑州—北京奔波两个来回,历经5次入院,别说痊愈,到底得的什么病,吴振(化名)也没弄明白。转机,出现在一次和朋友的谈话中,他循着朋友的推荐,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任乔亚红,“放心,一定帮你找到病因”。简短有力的话让他安心不少。最终,3年没确诊的“怪病”,一周时间还真的被她揪出“真凶”。郑报全媒体记者刘书芝
体检意外发现肺部阴影
原来,家住郑州的吴振3医院就诊,体检中,意外发现肺部有阴影,主管医生怀疑是淋巴瘤。但经过一段时间化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于是,吴振到北京求诊,检查结果仍然是不排除淋巴瘤。
为方便就医,吴振回到郑州治疗,并在医生建议下做了肺穿,希望能够确诊。但仍未得到令他满意的答复。
为求真相,吴振再次来到北京,全面检查后仍未找到答案。
无奈,他又回到郑州。在医院按结核病治疗,但经过8个月的药物治疗,病依旧没什么起色。
转机出现在一次和朋友的谈话:“医院找乔亚红试试。”
吴振找到乔亚红,住院后不到一周,便揪出了吴振肺部阴影的真凶——IgG4相关性疾病。
乔亚红说:“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病,也是一种罕见病,近几年刚被人们认识,发病率仅为百万分之一。作为一个系统性疾病,它就像个变色龙,随受累器官不同而各异,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的挑战。”
抽丝剥茧揪出“真凶”
乔亚红团队是如何在纷扰的乱象中抽丝剥茧揪出这一“真凶”的呢?
乔亚红称,这要从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特点谈起。临床上IgG4的诊断标准有三条:首先,一个或多个器官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肿胀或肿块;其次是血清IgGmg/dl;再就是受累组织中浸润的IgG4+/IgG4+浆细胞比例40%,且每高倍镜视野下IgG4+浆细胞高于10个。这其中,满足三条者可以确诊,满足第一和第三条拟诊,满足前两条为可疑。
“吴振入院时的检验单显示他的免疫球蛋白数值与常人对比相去甚远,正常人血液中的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不应低于1.5∶1,而吴振的白球比达到1∶2。”这一数值引起了乔亚红的注意,她迅速请到医学影像科杨瑞主任、病理科祁敏现主任一同会诊。
三个箭头齐刷刷指向了乔亚红的猜测:IgG4相关性疾病!困扰吴振3年的病因终于给揪了出来。
随后,经过第一阶段4周的治疗,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胸闷、气喘明显减轻,复查胸部CT,纵隔淋巴结明显缩小。“随后复查患者的IgG4血清指标,IgG4下降,吴振的病总算稳定住了。”乔亚红说。
河南首例:双肺同期灌洗出9瓶“牛奶”
采访当天,正遇乔亚红查房,她医院呼吸二病区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之一,早已住满的病房里,不医院后慕名而来的患者。
“今天您感觉怎么样啊?”“平时喝水会呛咳吗?”“咳嗽的时候痰多不多?”乔亚红认真地询问叮嘱每一位患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患者没有提及,她也会多问一句、多想一点。
乔亚红说,有时候大家觉得查房啰嗦这么多很麻烦,其实,这样繁琐的问答,恰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诊治效果的好机会。从收集整理,再到分析、判断、总结;从现病史,到体格检查、病程记录,不仅要写在纸上,还要记在心里,只有这样才能透过蛛丝马迹跟踪治疗,对症下药。
河南首例ECMO支持下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术洗出9瓶“牛奶”,由她完成;咳嗽发热一个月找不出的“罪魁祸首”,被她揪出;浙江种蘑菇15年的周先生,“蘑菇肺”(尘肺病的一种)被她确诊;甚至10年前脑血管病埋下隐患诱发现在39摄氏度高烧的,也没能逃过她的法眼……
20多年的从医生涯,像这种抽丝剥茧寻迷踪的病例还有太多太多,乔亚红就是这样用心、细心、耐心地追寻一个又一个细节,解开一个又一个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