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除急诊手术外,临床医生在没有详细的检查资料时就急于给食管癌患者做手术,无异于“盲人摸象”,也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只有通过术前详细的检查证明肿瘤(癌)比较局限,没有转移才能尽快手术。术后根据切除的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准确分期,再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等。食管癌患者术前应做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临床医生须尽量完善相关检查。
血液项目
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肝炎、梅*、艾滋病检查以及凝血功能检查。主要是了解患者是否贫血、有无消化道出血、是否合并感染、肝肾功能以及是否合并有糖尿病等。有的患者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要考虑骨转移的可能;有的患者血液谷氨酰胺转肽酶、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则要考虑肝转移可能。
肿瘤标志物
主要用于食管癌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等。目前,放疗敏感度预测和疗效监测的肿瘤标志物有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等。
影像学检查
主要包括上消化道钡剂造影(俗称“钡餐”)和CT检查。其中,CT被认为是对食管癌分期及预后判断较好的方法之一,在了解食管癌的外侵程度,是否有癌旁、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判断肿瘤可切除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检查
食管癌患者接受超声检查主要应用于颈部淋巴结、肝脏、肾脏等部位及脏器转移癌瘤的观察,为肿瘤分期提供信息。超声检查还可用于胸腔、心包积液的检查及抽液前的定位。超声引导下穿刺可对颈部淋巴结、实质性脏器的转移癌瘤进行穿刺活检,获得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电子胃镜检查
这是获取食管癌证据的可靠手段。电子胃镜包括:普通白光纤维电子胃镜、色素纤维电子胃镜和超声内镜。通过胃镜检查可取得组织学或细胞学的病理诊断,明确食管肿瘤部位、与邻近脏器关系以及肿瘤分期等信息。
PET/CT
近十几年来,PET/CT已广泛用于临床,医生们应用PET/CT检查来确定食管癌原发病灶的范围,了解癌肿周围淋巴结有无转移和转移的范围,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分期。与电子胃镜或螺旋CT相比,PET/CT在食管癌病灶检测方面有更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因而能更精确地进行T(原发肿瘤大小)、N(区域淋巴结)M(区域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结或脏器转移)分期。PET/CT检查较胸部CT检查能发现更多的远处转移。
无论是剖胸手术还是微创手术,均对心肺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术前检查除上述项目外,还应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等。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做好围术期的心肺保护工作。
来源:健康报医生频道
文:江苏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张传生
原标题:《食管癌术前检查,从这些方面入手更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