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m.39.net/pf/a_5427197.html以身许国医者仁心
把一生献给祖国和医学的吴孟超院士
于年5月22日13时02分
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吴孟超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众多上海市民自发前往吊唁,送别吴老!
手捧菊花,深深鞠躬,默哀.....蒙蒙细雨中,前来吊唁的人流绵绵不绝。亲属、同事、学生、病人......最早的,清晨六点就已经赶来了。现场人虽多,却极有序,许多人默默地红着眼眶。
“吴老医术高超,待人一点架子都没有。”这是很多经他救治,获得第二次生命的病人,对吴老最为深刻的印象。
王甜甜昨天坐了6个小时的动车从湖北随州赶到上海,她眼含泪水告诉记者,再远,也要来送吴爷爷。年,当时20岁的王甜甜身患“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因病情严重,医院的结论是除非换肝别无他法,直到她来到上海遇到吴孟超院士。
其实在做这台手术之前,有同事提醒吴老,这么大的肿瘤,人家都不敢做,万一出了事儿,您的名誉就没有了。听到这话,吴老回了一句,我名誉算什么,我不过是个吴孟超,那算什么?吴爷爷不顾众人的反对,以82岁的高龄毅然主刀为她切除了肿瘤,如今王甜甜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李国忠曾经是吴老的同事,四十多年前就认识了吴老。最触动他的是,吴老不仅是位医学大家,更是始终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把病人装在心中。李国忠讲述了一个细节:冬天为病人看病,吴老会把听诊器用手捂热,才放到病人身上。
吴孟超院士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是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我国第医院——医院就是由他一手创建,他在那里一直工作到97岁。
医者仁心,吴孟超用一生来诠释。医院副院长解范迪告诉记者,早在年医院创建之初,第二*医大学曾派来一批骨干前来支援。其中,就有时为二*大外科主治医师的吴孟超。至今,医院里还专门保存着吴老当年接诊的病历和手术记录。
两年前,记者曾经采访过吴老。彼时,他依然亲自操刀,每周要做两三台手术。“我是外科医生,既然是外科医生就还要上手术台,”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吴老全程站着完成,又稳又准地切除肿瘤。
这个略显消瘦的背影,就是吴老在做术前准备时,被镜头捕捉到的瞬间。七十余载坚守手术台,他的右手食指和无名指的关节因长年持握手术刀变形,脚趾也由于长期用力抓地发生了错位,令人泪目!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用他堪称神奇的双手,完成了一万六千多台手术,挽救了众多危重患者的生命。
吴孟超年出生于福建省,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他的肝胆外科之路,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我国的肝胆外科几乎是一片空白,不到十年,他便成功地完成了中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记者采访吴老时得知,这快速的飞跃,竟然与一位日本专家对中国肝胆外科的评论有关!
吴孟超当时回忆到,“他说你们中国人肝脏水平,没有二三十年赶不上我们。听了就很气愤!心想我们国家都已经解放了,你还讲这样的话啊?!我说非要干给你看!”
憋着一口气,凭着一腔热血,吴孟超领导的三人小组开始向肝胆外科进*。他们仅用40多天就翻译出中国第一部肝外科教材。吴老更是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中国的肝胆外科水平跃居国际前列。
吴老曾这样说:“活一天就干一天,不能坐享其成。就是要积极地奋斗、拼命地奋斗。为什么年纪这么大我还在干啊?就是因为肝癌没消灭,还会危害人民的健康,这个问题还没解决。”
吴老亲自带过四代徒弟,培养的博士、博士后有一百多名,设立了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会,奖励成绩突出的后起之秀。
吴孟超的学生、医院周伟平教授跟随吴老30多年,他表示,努力实现战胜肝癌的梦想,是对吴孟超院士最好的告慰:“我记得我们进入科里的第一天,吴老就找我们谈话,我们也会继承他的意志,接过他的接力棒,发扬他的勇攀高峰的精神,为我国的肝胆外科作出更多贡献。”
始终保持“冲锋姿势”的吴孟超院士,那股如斗士般不知疲倦的精神,那份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深深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正如吴老一位亲属在追悼会现场所说的,“这不是巨星的陨落,而是巨星的升起......”
浩瀚星空中,“吴孟超星”将永远闪耀。
作者:车润宇、姚轶凡、盛陈衔、赵宏辉、吕春璐、顾隽洁
新闻工匠,打造最有品质的内容
长按,识别图中